时间:2022-11-30 10:41:34 | 浏览:410
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被称为奇塔,因塔身明显前倾却保持不倒,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。
四川有个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景区,距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县城17公里,里面也有奇特建筑,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倾斜了2.3米,被称为中国版的“比萨斜塔”,更令人赞叹的是历经了三次大地震却依然屹立不倒。
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藏语意为“峡谷口上的官寨”,这是一个神奇且神圣的地方,虽然人文气息浓郁,一年四季却少有游客,是加绒藏族地区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沿着石阶一路向前,沿途可以看到各种吉祥含意的藏文或符号,八角碉楼是村寨里最壮观的建筑,它傲立于山头,见证这片热土的变化。
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,相传为当地土司所建,原本共有三座,最高的41米,低一点的高29米,还有一座已经残败。现存的两座碉楼都是石木结构,它们都拥有坚固抗震的特点,陪伴当地数代人成长,在当地人心目中就像定海神针。
进入村寨,重点观赏的是靠近入口处的碉楼,这座碉楼现为当地的“网红景点”。
虽然地处高海拔地区,但村寨及周边植被覆盖率较高,大多数人到这里都不会产生高原反应,丰富的负离子含量也使整个游览过程充满写意感。
除了碉楼,寨子里还有很多传统藏式民居,这些民居多数为砖木结构,屋顶挂有经幡,窗台外部绘有彩色图案。
当地的年轻人除了会说藏语,普通话也很流利,一些老人家虽然普通话讲得不标准,仔细聆听,也能听懂一半。这里离成都相对不远,游客多来自四川盆地,也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及自助游爱好者。
这里的村民很和善,我们在村里巧遇一位长者,他拄着拐杖,一幅慈眉善目的样子,在我们的请求下讲起八角碉楼的历史。
每一座古老的村寨都有很多值得品读的东西,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景区,值得来!
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被称为奇塔,因塔身明显前倾却保持不倒,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。四川有个松岗直波八角古碉群景区,距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县城17公里,里面也有奇特建筑,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倾斜了2.3米,被称为中国版的“比萨斜塔”,更令人赞叹的是历
被誉为“中国比萨斜塔”的阿坝直波碉群,在九寨沟地震中纹丝不动,丝毫没有受到地震影响。9月5日,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跟随“美丽阿坝•处处是景点”采访团来到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镇直波村,从高空航拍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直波碉群,俯看悬崖绝壁上的
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,咱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稀奇古怪的建筑,像什么央视大裤衩、波兰斜屋等,都是非常著名的地标性建筑,而我们今天的主角,比起这些建筑更加神奇,这就是比萨斜塔。素材来源于网络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?它究竟是怎样建造的?相信大家第一次知
你见过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,风靡世界的比萨斜塔吗?它在哪个国家?它什么神奇之处?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比萨斜塔,至今仍以1mm/年的速度倾斜着。神奇的是,它始终不倒,这也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谜题。那为什么它一直倾斜而不到呢?今天,奥秘世界小编,就和
中国版“比萨斜塔”建成于1372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,经历4次大地震不倒,如今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。其实在中国也有一座类似的建筑,这里就是直波碉楼。直波碉楼,藏语意为“峡谷口上的官寨”,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岗镇,所以也被称作“松岗
世界上有许多奇怪的建筑物,这些建筑物以千奇百怪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面。目前已知的就有波兰斜屋、篮子大楼、堪萨斯市公共图书馆等,听名字就能想象这座建筑物是什么样子。只有天马行空的设计师才可以设计出这些奇怪的建筑物。波兰斜屋不过,再奇怪的建
这是中国的“比萨斜塔”,关于斜塔,很多人只知道世界上有一座叫做意大利的比萨斜塔,却不知道,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座斜塔,因为倾斜程度较大,为了安全起见,如今已经把它给围起来,不让游客上塔,只能在下面看看。这就是云岩寺塔,又称为虎丘塔,因为这
意大利旅游,除了佛罗伦萨不能错过,威尼斯水城的贡多拉一定要体验,还有一个地方估计大多数中国游客都十分熟知,那就是小学课本曾出现的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故事,叫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》。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,建造于1173年8月
“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“斜而不倒”闻名于世,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,中国版斜塔就有八座之多!1、肇庆元魁塔——私家斜塔广东肇庆元魁塔位于渡头村南侧,始建于明天启三年(1623年),距今已有392年。“元魁塔在四塔中最特别,有斜塔之称,是肇庆一大
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?历经4次弄巧成拙,斜塔是如何被修正的?看到这张图片大家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?画面中一个人站在楼顶,一大一小两个球正往下落。楼下还有一堆贵族纷纷围观。是不是想起来了?对,这就是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之一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
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,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,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,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,故有“上海比萨斜塔”之称。那么,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?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?昨天,由上海师范大
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,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,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,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,故有“上海比萨斜塔”之称。那么,该怎样保护这座斜塔?又该如何让这座斜塔更好地传递其历史和人文价值?昨天,由上海师范大
中新网8月19日电 你知道意大利有个“比萨斜塔”,但你知道美国大芝加哥地区也有一个“斜塔”吗?据美国《世界日报》报道,这是位于芝加哥市西北郊耐尔斯市(Niles)的“耐尔斯斜塔”(the Leaning Tower of Niles),建于
有着“魔都”之称的上海,密布的交通网络、繁华的街道、竞相增长的摩天大楼,都映射着这座摩天都市的不断雄起。而上海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古迹,今天介绍的便是一座上海的千年斜塔,但这个斜塔不是自然倾斜,而是人为倾斜,它就是
奥尔德霍弗斜塔其实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,可以说是一座“烂尾塔”了。这座斜塔始建于1529年,原计划是要建成一座塔状的教堂来替换破旧的圣维特教堂,然而工程一开始塔的地基就开始下沉,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来弥补倾斜,但是效果不佳,塔没有达到预期